0.定义计算器或计数器:
φ(0)=冷兵器,φ(1)=热兵器,……
φ(0)=近战,φ(1)=远程,φ(2)=超视距,……
1.关于洛晨曦的真实形象。
答:并无。
大道希音,大象无形,大美无相。
2.洛氏力学(部分底层低端内容)。
洛氏力学:
洛氏太一力(大一统力)——编辑之力。
洛氏四大基本力(大一统力的四种主要表现形式)——创造之力、合成之力、毁灭之力、分解之力。
编辑之力即“编辑xx”的力量,所谓“设定编辑”“宇宙编辑”“叙事编辑”“盒术编辑”“盒子编辑”“吹逼编辑”“信息编辑”“嘴炮编辑”“法则编辑”“……”等等等等,所有的一切“编辑”皆为编辑之力的外在表现,编辑之力是这一切的“大一统”,如果说这些是小一,那么编辑之力就是大一。
创造之力无中生有(例如想要某个东西、吹逼、设定、盒子什么的,将其定义为xx,因为没有,所以想要,我们可以将这视为“无”,然后直接无中生有给你生出来!想要什么直接给你无中生一个!)。
毁灭之力有中生无(不想要什么直接给你有中无一个!)。
合成之力化简为繁(比如说给予“可数序数”这个简单的名词,我们可以展开出诸如ε序数、ζ序数、……、不可递归序数、递归不可达序数、…………等等等等诸多繁杂的序数,这就是化简为繁)。
分解之力化繁为简(将各种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比如说ε序数、ζ序数、…………等等等等之类的,都可以简化为一个名词“可数序数”,这就是化繁为简)。
……
洛氏力学是继量子力学之后的“第三力学”。
第一力学是牛顿力学,也被称之为经典力学,主要描述宏观低速世界。
第二力学是量子力学,相比于经典力学来说,量子力学更加接近于真理,主要描述微观世界和宏观高速世界。
第三力学则是由我提出来的洛氏力学,相比较前两大力学来说,洛氏力学不专注于接近、描绘真理,转而剖析真理的本质,阐述万物的本有。
后面还有第四力学、第五力学、……等等等等,无止境无休止。
……
定义计算器或计数器:
φ(0)=经典力学,φ(1)=量子力学,φ(2)=洛氏力学,……
φ(0)=第一力学,φ(1)=第二力学,φ(2)=第三力学,……
φ(0)=基本力,φ(1)=太一力,……
φ(0)=太一力,φ(1)=基本力,……
φ(0)=有中生无,φ(1)=无中生有,……
φ(0)=无中生有,φ(1)=有中生无,……
3.战力与哲学与全能与逻辑。
大部分人对于“战力”“吹逼”“盒子”“无限”“大基数”“……”等的理解都缺乏超出直觉的深度,比如说他们喜欢吹作者权能,但是如果这个能力是在小猪佩奇世界有什么强的呢,特殊能力、哲学,以及本身多强跟规模一点关系都没有(这里的“规模”同样是指量级、盒子之类的),黑格尔柏拉图的哲学可以和可观测宇宙搭配也可以和多元宇宙观搭配,本身这些特殊能力/哲学吹逼就不会告诉你规模多大,都是直接一切全部这种全称量词。
哲学体系本身就没有固定规模,不适用于单体宇宙还是多元宇宙这种观念。
他们是玩全称量词,我为什么说他们都没超出直觉深度呢,就是因为直觉看起来直接全部一切是最大的,所以都是直接叠全能,然后看哲学概念,包括贴吧的各种我这包括一切的,但是他们没一个明白全称量词本身不会带来你什么,就这样还比什么哲学深度,可不就神棍哲学那种意淫深度。
他们就始终分不清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的概念,完全不理解全称量词,所以才老沉迷什么一切全部,然后就觉得全能最强了,吹哲学也是因为哲学都是在这种概念上定义,然后无论是黑格尔柏拉图还是谁都喜欢用全称量词定义。
实际上本体论和柏拉图主义的理论都不是不能认识到关于数学无限的尺度,只是他们不认为这会对自己的理论产生什么作用,他们的哲学都是在研究怎么定义全称量词的概念都怎么解释,所以跟数量叠盒子一毛关系没有,你可以套大也可以套小,换数理逻辑来说都是独立命题。
但是他们大部分人们凭借直觉的理解是,这些东西本身就大于量级,然后什么是量级也解释不清楚,最后就只能碰瓷名词了,什么我这包括无限个大基数、大基数往上大基数个等级、……等等等等,都完全没到超出直觉的深度。
他们的直觉都是觉得只要有“一切”“全部”就一定大于所有所谓的量级,实际上全称量词不是这么用的,你哲学体系想大想小都随便,只是就觉得直接在全称概念上就最大
>>>点击查看《妄想序列》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