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这不是你的剑。」剑客说。
他笼罩在黑雾中,面容模糊不清,对手的剑仿佛全刺在了空处。
「十八年前,我遇到一个男人,他用过这样的剑。」
说完后,剑客牵着身后的黑暗,一步步走向伏城。
1.
伏城从梦中惊醒时,全身已被冷汗湿透。
这段日子里,伏城时常会梦到一个绝代剑客。他尽展所学,却都被对方轻易破解,直到用出那三剑,也不能伤到剑客分毫。
那剑客形同鬼魅,时至今日,伏城仍未能看清他隐藏在黑雾之下的脸。
院中的一声轻响打断了伏城的思绪。
他深吸一口气,披衣提剑,出门迎客。
刺客的剑很快。
夜色中掠过一抹微光,如银针抚过黑纱。
所以伏城出了一剑。
仆人们很快抬走了刺客的尸体,一切都似乎未曾发生过。
伏城站在院子里,心神还沉浸在方才的梦中。
「我的剑……到底是什么呢?」他喃喃道。
抬头望月,月光皎洁。
北魏下战书的第十天,伏城无敌于南夏的第九年。
剑,还是没有来。
2.
十天前。
南夏败了。
尽管数百年来有着「神剑国」的美名,百姓人人尚武,南夏还是败了。
一个野蛮生长的游牧民族横空出世,横扫北方诸国,又以同样摧枯拉朽之势击溃了南夏。
战争的结局却是北魏「求和」,求南夏赏赐北魏国君「银两若干,绸缎美女无数,封地三百里」。
消息传来的时候,伏城正在酒馆里喝酒。
听到消息的他不禁愕然,朝中虽有奸相作乱,但南夏毕竟是中原大国,又怎会输与不开化的北方蛮子呢。
酒客们群情激愤,有个汉子一拍桌子,把酒碗摔得粉碎。
「他奶奶的,要不是皇帝昏昧,连下十二道金牌召回岳元帅,我们又何至于输!」
汉子还要说话,早已被好友拦住,搀扶着匆匆离去。
伏城喝完杯中酒,往下压了压斗笠,起身离开。
身后传来窃窃私语:「听说北魏皇帝以半月为期,要和我们比剑,南夏胜则免去割地三百里……」
他回头望去,声音渐不可闻。
伏城初时也未当真,哪怕他是南夏国剑圣,对于天下大势来说也微不足道。
能斩百人千人又如何?在战场上,任何人都是不起眼的棋子。
棋子阵亡后,就成了更加不起眼的数字。
一万和十万,九万条人命落在纸面上,不过是多了一竖而已。
只有像岳元帅那样的掌棋者,才有资格决定一时一地的胜负,一朝一代的兴衰。
伏城今年三十有四,也曾尝遍人间冷暖,却还有很多事看不通透。
浴血疆场或仗剑江湖,大抵只是选择不同,终究逃不出两个字——争胜。
可为什么会有人在战况胶着之时,捅自家人一刀呢?
召回岳元帅的是陛下,更是秦相。
从这场战争一开始,就有人选择了投子认输。
到家时,面白无须的男人早已站在堂前。
「剑圣伏城接——旨——。」公公拖着长腔开口。
圣旨中陛下言辞恳切,希望他能赢下和北魏剑圣的比武,为南夏「收复失地」。
陛下还将镇国神剑赐予伏城,因神剑在江南供奉,正在差人快马加鞭送来,到时定能剑到功成。
宣完圣旨,公公从袖中掏出一封手书。
「先跪着吧,」公公笑眯眯地开口,「秦相托咱家给你捎句话。」
信中说的事很简单,秦相提到战事刚过,民不聊生,应以韬光养晦为上,不宜贪图意气之争,因小失大。
因此,他希望伏城在比武那天「惜败」,替南夏让出剑术正统之名。
「秦相那边早已接洽过,只要你认输,便可保你性命无忧。可若你不识好歹,嘿嘿……」
伏城起身接过圣旨,笑了笑:「送客。」
公公笑意不减,扫视院中仆役,意味深长道:「剑圣大人,三思啊。」
说完足尖一点,人已在数丈开外,几次起落间,便消失不见了。
伏城轻拍腰际,出鞘半寸的长剑悄然入鞘。
过惯了闲云野鹤的日子,他早已厌倦争斗。可如今势在必行,他也绝不想输。
剑圣虚名,舍去倒也无妨。伏城想守的,是神剑国五百年来一脉相承的骄傲。
3.
此后十日,伏城遭遇了十几起刺杀。
有些来自北魏,有些来自南夏。
有人想让他在比斗中提前出局,有人想借杀他扬名立万。
还有一些自称「义士」的南夏人,他们悲观地认
>>>点击查看《左手桃花右手剑:关于少年、江湖和武侠》最新章节